机械-前进中的西部印刷业状况(三)
人才是印刷业发展的关键 众所周知,开发的目的是发展,而发展必须依托科技,科技的关键是人才。市场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西部未来人才缺少,人员素质较低,加上人才东流、南流的影响,导致人才缺少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经济全球化、1体化和面向21世纪的进军中,西部印刷企业已苏醒地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并开辟性地进行着人力资源开发。 以发展吸引人才。陕西省印刷厂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随着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许多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和其它单位的业务技术骨干纷纭投身企业,使企业有了更多的挑选余地。虽然企业的人才也在外流,但大局是稳定的,而且在活动中实现了优越劣汰和人才结构的公道匹配。真乃企业兴,则人才旺。有了人气,企业就具有了核心竞争力。有了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企业不愁没有腾飞之日。这类员工和企业间实现着双赢互动关系的企业,在西部何止陕西省印刷厂1家。 发展还使流失的人才又回到了企业怀抱。陕西安康天宝实业有限公司地处陕南秦巴山区,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和生活条件较艰苦,1些技术尖子曾辞职去了深圳、珠海等地。近10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安康天宝实业有限公司抢抓机遇,赢得了大的发展,构成了以医药、化工为主,集医药、化工、印务、商贸为1体的多元化产业结构的新型企业团体。2003年团体公司的固定资产总额上了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100万元,创利税920万元,成为安康驰名的企业团体,被誉为陕西秦巴山间飞起的金凤凰。企业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但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加盟,而且使流失的胶印技工等人才又回来了。 以培训留住人才。在当今这样1个知识迅速“折旧”的时期,不断学习成为对人和组织的基本要求。员工看重物质利益,亦看重企业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增长才华的机会。如果企业只知使用人才,而不给其更新知识的机会,人才的知识就会老化,企业就会失去发展的后劲,员工就会失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一定导致人才流向能为其提供优越培训条件的企业去效力。 广西民族印刷厂把智力投资作为1种战略资源,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重要手段,不断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培养出了大量优秀人才。实践中他们探索出1套适应市场的培训模式,即“部门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分级培训、分类指导、相互交换、个人自觉、用人育人1体化。”从应急培训转向系统培训。目前在这个具有800名员工的企业里,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6人;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21人,大专12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6人,高级工26人,中级工228人,低级工22人。高级工以上人数占了全厂职工总数的14.76%,高于全国7%的平均数。有了这样1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保证了企业的延续性发展。 4川5牛印务有限公司是1家中外合资企业。1998年创建之初就提出“更高、更快、更好”的发展战略,坚持高动身点建厂、高标准兴厂,使公司迅速迈入4川省先进的印刷企业行列。截止2003年的6年间高铁拆迁公司补偿标准,企业的资产总额到达3.11亿元,累计完成产值12.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67亿元,利税总额到达38.1亿元。企业连续6年被成都市委、市政府评为“工业企业510强”。该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20916万元,实现利税7731万元,其中利润4007万元,列全国百强印刷企业的67位。是什么缘由使这个新生的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呢?该厂在经验介绍中直言不讳地说,缘由是多方面的,其中1个重要缘由就是确立和坚持了“企业发展,培训优先”的方针,制定了相干的人才培训计划,培训内容涵盖业务技能、交换能力和管理能力诸方面。他们采取外送和内请等多种情势展开培训工作,与北京印刷学院挂钩培训,前后有60多人参加,目前已有18人完成了大专学业,5人完成了本科学业,为公司培养出了高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并前后组织技术骨干、工段长到外省相干企业培训学习,派出10人去瑞士等国实地考察学习,还请外国专家到公司传授操作规程和保护方法,使技术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掌握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员工培训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素质,为公司的延续发展带来了极佳的经济效益。 竞争上岗使人才脱颖而出。人民日报社西安印务中心最近几年来,坚持“公然、公平、公正”原则,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构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新型用人机制。比方,2003年下半年他们展开竞争上岗时,把定编、定员原则,改革方案、岗位主要职责及任职条件,工作目标,竞争的程序和做法全面公然。打破干部、工人界限,打破岗位、工种界限,打破工龄、性别界限,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自荐报名,也能够大众推荐,在竞争条件和程序上1视同仁,做到了公平竞争。通过各种民主程序,保证竞争的公正性。在全部竞争上岗改革中,凡是职工不满意、不推戴的均被否决,使优越劣汰落到实处。这次竞争上岗使科室非生产人员降落了40%,1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实到科室和技术岗位上,使管理团队更加精悍、高效和年轻。科室构成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满负荷”的新局面,职工中构成了“我要干,要干好”的新气象。装订车间曾有两位无人敢管的刺儿头,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了很大变化,工作积极主动,成为车间的生产骨干,1人还当上了领机。竞争上岗还促进了生产发展。2004年1⑺月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9.2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33%;实现销售收入2666.2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15%;实现利润15.6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7.69%。 以人为本,凝聚人心。以人为本体现了理性化和人性化,构成了凝聚力及亲和力征地与拆迁的区别是什么。贵州新华印刷厂是国有大型书刊印刷企业,是贵州省目前范围最大、工艺最完善、设备最早进的国有综合印刷企业。建厂54年来,坚持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促进了企业发展。现有固定资产1.3亿元。最近几年来,销售收入每年都突破4000万元,利税突破500万元。企业曾遭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人事部、贵州省和贵阳市的诸多表彰和嘉奖。这家企业全心全意依托职工办企业,取得了经济发展的显著成效。他们10分重视民主管理,积极拓宽民主管理的渠道和情势,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保证职工享有参政、议证权和审查、决定权。每年召开2⑶次退离休职工代表座谈会,厂领导凝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解决职工反应的实际问题。在不断调升在岗职工收入的同时,为1000多名退离休职工增加了工龄补贴。每年元旦、春节及其它节日都要给职工发放数百元的过节费,并对困难职工挨家挨户上门访问慰问。对生病的职工及时到医院或家里看望,送上1份慰问品,献出1片爱心。修建了职工之家活动中心等设施,使职工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健康文明。处处为职工着想,凝聚了包括退离休职工在内的全部员工的心。1种关心企业,为企业发展贡献气力的氛围已构成。特别是每年年龄两季教材的印装旺季,职工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自觉地、不讲条件的加班加点,退离休职工也主动承担起家务和照看孩子的责任,为在职子女加班加点创造方便。全部职工齐心协力,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教材印制任务。 陕西蓝田立新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广岐深有体会地讲:“企业靠员工才能生存和发展。没有他们活儿由谁来干?企业不就关门了吗?”他主动提倡在自己的企业里建立了工会组织,定期拨付给工会活动经费,支持工会展开包括保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内的各项活动。同时又主动要求地方党委,组建了企业党支部,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和处理私营企业主和职工的各种关系。